专业特色
冶金工程专业依托“钢铁冶金”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自办学以来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坚持立德树人,依托产业学院建设,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以新工科建设内涵改造升级传统专业,逐步构建了“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能力、实践教学”四位一体、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一流专业,2019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钢铁冶金学科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冶金工程专业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冶金工程专业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冶金工程专业
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冶金工程专业
(中国教育工程认证-证书)
(教育部第一批本科综合改革试点-文件)
(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站)
培养目标
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人文社科素养、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冶金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应用方法,能够在冶金生产与管理、冶金产品质量检测与开发、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冶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领域,从事冶金原辅材料生产与应用、设备运行与维护、生产技术开发与工艺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优质高附加值冶金产品制造、工程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普通化学、冶金物理化学、金属学、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铁合金冶金学、冶金实验研究方法、冶金车间设计。
(辽宁省教育厅认证-一流本科课程)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荣获省级一流课程认证
《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荣获校级一流课程认证
办学条件
专业前身为奉天省立本溪国民高等学校于1948年设立的采冶科,解放后,冶金专业于1949年开始招生;该专业(大专)在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为高工专示范性专业。2004年开办冶金工程本科专业。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5人,涵盖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加工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物理化学、冶金化学技术等领域。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5人,占教师总数的60%;具有高级职称的16人,占教师总数的64%;有企业经历的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44%;100%专业教师定期完成企业实践或为企业提供过技术服务。教师中,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创新人才3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百层次1人、千层次3人。建设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3门。
吴国玺 教授 宝钢教育奖
办学条件
专业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各1个,实验室面积48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近3000万元。专业现有冶金工艺虚拟仿真系统、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金相教学平台、烧结机系统、电渣炉、真空感应炉等教学、科研设备,为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提升提供了充分保障。
就业面向
该专业近三年来考研情况如下:
近三年冶金工程专业考研总人数为113人,考研率在30%以上。
2019届我院本科毕业生191人,就业率在95%以上。2020年毕业生就业人数223人,就业率为99%。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其中主要企业有:本钢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建龙集团、忠旺集团、沙钢集团、日照钢铁等。
在冶金研究院所、设计院所可从事科研开发、工厂设计、工艺改造等方面的工作。
在钢铁冶金、有色冶金生产企业可从事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改造、生产组织、技术经济、质量管理、环境安全、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在材料、化工、环境、机械工程等领域可从事与冶金学科相关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改造工作。
在高等院校可从事冶金实验教学工作;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可从事冶金教学工作。
培养质量
近年来,学生取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16项,国家级项目4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学生历年的考研率在30%左右,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在各大钢铁企业入职1年后的平均年薪在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