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学院 | 教务在线

自立自强 矢志报国——我校《新时代钢铁》公共通识课迎来最后一讲

作者: 时间:2025-07-07 点击数: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东北抗联精神+钢铁文化”双育人模式,推动学校钢铁文化育人入脑入心,6月27日,我校《新时代钢铁》公共通识课暨辽科通识讲坛活动——“红色基因+大国钢铁”主题讲坛在数字化综合实训基地521室迎来最后一讲。本次课程特邀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教授级高工严玲,以“创新自强——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开展讲座。

课上,严玲介绍了我国航空航天、水下潜器等特种钢材从受进口限制到打破技术垄断,实现自主研发的历史飞跃,将海军装备用钢、海洋工程用钢等标志性产品作为典型案例,再现了鞍钢集团和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创新突破,以自身奋斗历程诠释了鞍钢“长子情怀”与“忠诚担当”的精神内涵和以钢铁脊梁助推中国向海图强的使命和担当。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授课过程中,严玲鼓励全体同学勇于探索未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立科技报国志向,勇挑自主创新的使命担当,希望全体同学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技能根基,锚定创新实践,拥抱协作共赢,把握时代机遇,力争创新自强,祝愿同学们都能学有所成、学有所就、学以致用,为国家作贡献、为社会尽责任,实现人生价值。

课程结束后,校党委副书记宋明凯为严玲颁发聘书,正式聘请严玲为校客座教授。

我校《新时代钢铁》通识课程聚焦钢铁工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和智能化转型,以传承钢铁文化、炼就钢铁品质为内涵,将教学内容与钢铁精神同频共振,教育引导学生知钢懂钢、爱钢干钢、强钢兴钢,是我校培养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和生动体现,有效激发了我校学生科技报国的热情。未来,我校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钢铁意志和钢铁本领,用忠诚和担当铸就支撑国家发展的“新时代钢铁”,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好打赢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贡献辽科力量。

严玲个人简介:

严玲,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鞍钢集团技术领军人才,“海洋装备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钢铁新产品及应用技术开发,担任鞍钢造船用钢领军人、首席专家,承担完成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工信部、辽宁省重大专项等攻关项目36项,攻克造船海工装备领域卡脖子技术20多项,53个产品填补国内外空白,全球首发产品4项、国内首发产品8项,其中,高强易焊接耐低温钢、止裂钢等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先后入选“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中央企业产品创新名录,实现造船海工用钢的行业技术引领和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她主持研发的产品成功应用于近百项国内外重大海工装备,创造经济效益12亿元,为推动辽宁钢铁和造船产业的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2项,主持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0项,授权发明专利56项,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作者:曹艺

编辑:新媒体中心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电话:024-43164146